关注:
你当前的位置 > 环亚币游游戏网站 >
环亚币游游戏网站
“渔”见山东丨传承新时代渔文化 唱响临沂沂河生态新篇章
页面更新时间:2024-01-24 10:00

  调质作为海洋大省的山东,不仅为全国乃至全球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海产,还发展了深厚的渔文化。临沂虽不临海,但王祥“卧冰求鲤”的故事却让临沂渔文化多了一层孝道的内涵。

  在中国古代孝感故事“二十四孝”中,“卧冰求鲤”的故事家喻户晓,主人公王祥正是山东临沂人。王祥出生在东汉末期的都乡南仁里,南仁里的位置在今白沙埠镇镇政府东面隆起的山坡上,琅琊王氏从西汉开始便世居此地。

  据史料记载,王祥幼年时亲生母亲就去世了,父亲续弦朱氏,朱氏并不喜欢他,常在其父面前说王祥的是非,甚至虐待、加害他。他的那位异母兄弟王览,经常站出来保护兄长,竭尽所能地劝告母亲,即便收效甚微也长期坚持。有弟如此,身为兄长的王祥坚持以德报怨,以孝事亲。

  一年冬天,朱氏生病想吃鲤鱼,但因天寒河水冰冻,鱼无法捕捉,集市上也没有卖鱼的,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,用体温把冰面化开,从裂缝处跃出两条鲤鱼,王祥非常高兴,把鱼捕回家供奉继母。在王祥和弟弟的努力之下,继母也逐渐被感化,改变了态度。他的举动,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,有诗颂曰:继母人间有,王祥天下无;至今河水上,留得卧冰模。

  王祥的孝行契合了西晋“孝治天下”的基本国策。泰始元年,晋武帝司马炎登基,王祥拜为太保,晋爵为公,在历代王朝中,皇帝的子孙和同宗可以封王,异姓大臣的最高爵位就是公。

  如今,关于王祥的许多遗闻轶事和孝亲美德代代相传,成为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。在孝文化的影响下,鲤也被增添了一抹人伦纲常的色彩,成为寄托孝精神的载体,山东也因此被授予了“中国黄河鲤孝文化之乡”称号。

  渔文化是我国农业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悠久的渔业发展历史创造了大量极具特色的渔业物质和非物质文化。今年7月20日,农业农村部、文化和旅游部、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了《关于加强渔业文化保护、传承和弘扬工作的意见》,旨在促进渔文化保护、传承和弘扬,赓续农耕文明,推动乡村振兴。

  近年来,临沂市渔业主管部门不断加大渔业生物资源养护力度,充分发挥渔业生态修复功能,连续多年在主要河流和大型水库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,全市水库、河流水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,渔业资源得到有效养护,诗中描绘的“桃花流水鳜鱼肥”的美好画面重现沂河。此外,自2011年起,连续12年组织举办中国·沂河放鱼节和中国·沂河放鱼公益活动,累计向沂河和岸堤、跋山等大型水库投放鲢鱼、鳙鱼等净水鱼类5亿多尾,参与放鱼节活动的市民群众达10万余人,沂河水域鱼类资源得到了有效恢复。